當你走在路上碰到地上有垃圾時,
你會怎么做?
繞過去繼續趕路?
還是撿起來扔到垃圾箱?
最近在ins上有個活動特別火熱,
他們不僅把垃圾撿起來,
還把他們擺成了各種各樣的造型。
這個活動叫做
ProjectLitterCritter(垃圾怪物活動)!
ProjectLitterCritter在網上被稱為
“最酷最環保的親子活動”。
參加游戲的人不用刻意去搜集材料,
只需要散步時、遛狗時、送孩子上學時
隨身拿個袋子和手套,
見到地上的垃圾,
撿起來放進袋子里就可以了。
等到周末的時候,
就可以和孩子將這些垃圾分類,
并把它們拼成喜歡的圖案。
這個活動的發起人是
來自英國的Dominique一家。
Dominique曾是位
每天朝九晚五的職業女性,
在團隊解散后成為了一名博主。
丈夫是名自由攝影師,
他們有兩個可愛的女兒,
小女兒才剛剛過完5歲的生日。
他們會在網上定期分享一些照片,
吸引了不少網友的觀看。
有的網友留言:每天早上在地鐵
都會忍不住點開他們的照片,
來打發無聊的通勤時間。
今年8月,
Dominique和家人到馬來西亞度假。
在這里,他們參加了海灘清理活動。
在短短的半小時內,
他們就把十多個垃圾袋都裝得滿滿的。
這時小女兒Penny突然指著一堆垃圾說:“我看見了海龜。”Dominique順著女兒的手指一看,可不是嗎?堆在沙灘上的垃圾像極了海龜的外殼。
在家里經常玩拼圖游戲的Dominique一家,不一會兒就利用周圍的材料,拼出了一只完整的海龜。
Dominique一家的作品也引來了很多人駐足觀看,同時也被告知當地有個保護海洋動物的團隊,他們致力于監測、研究和改進海島周圍環境。而海龜正是那里的重點保護對象。
他們把照片和這個故事傳到了網上,沒想到引來網友們熱烈的反響。
順勢而為,
Dominique在網上發起了活動,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
就吸引了全球不同國家的家庭,
加入到ProjectLitterCritter之中。
為此,Dominique專門建立了一個網站,
讓更多的人分享他們的成果。
來自英國的@tengahisland
在網上看到這個活動后覺得很新奇,
于是和孩子一起參與了這個活動。
她還在網上分享一家人拼成的八腿章魚。
而且她沒想到,
這個活動讓她有了意外的收獲。
通過這次活動拉近了她與孩子們的距離。
Оля是來自俄羅斯一位年輕媽媽,
她和三個孩子
把收集到的瓶蓋擺成了球場的樣子。
隨后他們把垃圾送到回收站,
將收來的錢送到了附近動物園,
用于動物的飼養基金。
Оля說:“在動手的同時讓他們認識環保,比在書上、電視上看到的更能讓他們記憶深刻。”
Elliekelly一家在附近的游樂場撿垃圾,
為了給女兒制作她最喜歡的水母,
她一直在保留白色銀色的水瓶或垃圾袋。
對于Elliekelly一家來說,
這像一個尋找寶藏的過程。
有的人甚至會在散步時拉著滑輪車,
隨時將垃圾放到車里。
一位來自布達佩斯的媽媽和她的孩子,
利用家里產生的垃圾和不再使用的東西,
做成了一個抽著煙斗的小人。
而在這個游戲開始之前,
她從來沒有想到,
自己家里竟然每天會產生了這么多垃圾。
對于參與活動的家庭來說,
他們不僅能享受和家人一起動手的快樂,
更為環保事業出了一份力。
將地上的垃圾
撿起來扔進垃圾桶是隨手之勞,
不亂扔垃圾、減少垃圾產生
更是一種美德和責任。
其中有位網友還給Dominique留言到:“我們都看到垃圾,但是我們經常把它看成是別人的問題——我沒有丟棄它,所以撿起來不是我的責任。
但垃圾一旦丟在了地上,就會吹到街道,吹到森林、沙灘、海洋,這是我們的責任,因為這是我們的星球,我們生存的家園。
他的想法和Dominique不謀而合。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盡自己的努力,保護我們的家園。
自從這個活動開始,
Dominique的兩個女兒
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積極性。
她們每天會留意身邊的各種垃圾,
到了周末她們就把自己的戰利品拿出來,
觀察形狀后再拼成各種小動物。
這成為每周她們必做的互動游戲。
當然,DIY完成后,
他們會把這些垃圾分類,然后處理掉。
在這個活動中,Dominique不僅收獲了來自全球各地的關注,最讓她欣慰的是兩個孩子的改變。
Dominique和孩子收集垃圾時,經常會碰到一些人經過,看到她們用生銹的滑板車拖著一大袋的垃圾時,臉上露出疑惑的表情。女兒們看到后,會很驕傲地告訴他們,她們是在收集別人丟棄的垃圾。
面對一些質疑,Dominique說:“在很多人看來,撿拾地上的垃圾是個很奇怪的行為,所以為了改變這種誤解,我們希望通過ProjectLitterCritter的活動,鼓勵大家做出自己的改變。”
“就像Penny,”Dominique說:“現在的她會隨時撿起她看到任何垃圾,拒絕使用塑料吸管,不讓我在超市購買塑料袋,會檢查每個包裝是否可回收。”
<p style="color:#333333;font-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