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84年水污染防治法頒布以來,飲用水水源地還是第一次迎來如此大規模的專項整治。
12月5日,湖南衡陽祁東縣紅旗水庫 馬維輝/攝
2016至2017年,原環保部組織開展了長江經濟帶地級及以上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的排查整治。截至2017年底,排查發現的490個問題已經全部完成整治。今年3月,生態環境部又與水利部聯手,開展了更大范圍的專項行動,要求2018年底前長江經濟帶完成縣級及以上城市的專項整治,其他地區則完成地級及以上城市的整治。
最新數據顯示,這一工作目前已進入“沖刺階段”。截至11月28日,此次排查發現的6251個環境問題已完成整治5970個,任務完成比例達到了95%。
各地的水源地專項整治任務是如何完成的?老百姓的“水缸子”安全如今是否有了保證?12月4日至7日,《華夏時報》記者專程趕赴全國第一個完成水源地整治任務的省份——湖南,采訪了該省的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整治行動。
13年歷史的豬場拆了
嚴欽政站在一片紅色的泥土上,由于剛剛下過雨,泥土變得松軟而泥濘,不少紅泥粘在了皮鞋上,走起路來都沉重了不少。
他是湖南常德澧縣芙蓉養殖場的老板,腳下的這片泥土,就是他曾經的豬場。今年4月,豬場被拆除,600多頭存欄的大豬小豬也被賣掉。拆除后的豬場鋪上了紅土,種上了橘子、柚子等經濟作物。
豬場之所以被拆除,與全國性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有關。按照要求,今年長江經濟帶的所有縣級水源地都要進行專項整治。澧縣屬于湖南,湖南則屬于長江經濟帶,嚴欽政的豬場又正好位于王家廠水庫的二級保護區內,所以也在拆除之列。
“他的豬場是在水庫旁邊的山頭上,一旦下雨,雨水就會把豬場里的糞便、垃圾等順著山坡沖刷到水庫里,影響飲用水水質。”澧縣環保局局長金賢芳如是說。
嚴欽政回想起自己辦豬場的經歷,2005年投資,初始投入花了60萬元,高峰期存欄曾經達到2000頭。今年拆遷時,按照每平米120元的標準,縣里給他補償了30萬元。再加上賣豬的收入,基本上不賺不賠。雖然不舍,但如今豬場已經沒了,就連給豬場供電的電線也被割斷了,只剩下孤零零的電線桿,曾經的豬場已成為明日黃花。
與芙蓉養殖場命運相似的還有飛達石膏粉制品廠,兩者直線距離不超過5公里,同屬于王家廠水庫二級保護區。今年4月開始,縣政府找到該廠,要求拆除廠房。經過“兩斷三清”、簽署協議、清空廠房等步驟,到了7月8日,廠房正式被拆除。所有的費用包括經濟補償、拆除、復綠等總計花了1026萬元。
污染源拆了,王家廠水庫的水質也得到了提升。12月6日,《華夏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王家廠水庫內水質清澈,周邊樹立了多個宣傳牌,如“常德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地”、“澧縣王家廠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澧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管理的通告”等。依托水源地,這里還建立起了湖南澧州涔槐國家濕地公園,四周綠樹成蔭,景色宜人。
“王家廠水庫建成于上世紀50年代,是澧縣縣城30萬人的備用水源。過去由于水產養殖等污染,水質常年是地表水五類。今年經過治理,已經恢復到了二類水的水質,有力地保障了澧縣居民的供水安全。”金賢芳表示。
全國首個完成整治任務的省份
王家廠水庫的案例,其實也是整個湖南省水源地專項整治的縮影。
距離澧縣400多公里遠的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也進行了類似的整治。這里有一個紅旗水庫,1958年開始興建,1963年正式運行,一直是縣城居民供水和保障農田灌溉的重要水源地。但在過去一段時間,水庫周邊的管理不夠嚴格,農家樂、觀光船等較多,使得水質逐漸變差,部分區域還出現了惡臭、泛黃、渾濁等現象。
當年水庫修好之后,居住在庫區尾段的村子外出變得不便,村民出行唯一的交通方式就是坐船經過水庫,到大壩旁邊的碼頭換乘汽車去縣城,這也給水庫的水質帶來了安全隱患。今年,借助水源地專項整治的契機,祁東縣關閉了大壩旁邊的碼頭,收購了船務公司的37艘渡船,取締了這一重大污染源隱患。
不過,碼頭拆除后,庫區內居民的出行又成了新的問題。為此,縣政府專門修建了環水庫公路,開通了2趟公交線路,從而方便庫區居民的交通出行。
“通過拆除碼頭和農家樂、取締水產養殖、新建飲用水源保護值勤亭、抽派工作人員24小時值班等舉措,紅旗水庫的水質從原來的地表水三類,變成了現在穩定達到地表水二類,水源質量得到了極大改善。”紅旗水庫管理所副所長陶鋼橋說。
從全國范圍看,湖南省也是第一個完成今年水源地專項整治任務的省份。截至2018年10月底,全省縣級飲用水源254個重點問題的整治已全部完成。
在專項行動過程中,湖南省還創新性地設立了司法聯動制度。2017年5月,湖南省成立全國第一個省人民檢察院駐省環保廳檢察聯絡室,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則成為該聯絡室的第一個專項工作。
按照部署,湖南省人民檢察院、原省環保廳相互配合,于2017年、2018年連續4次對全省14個市州開展了督辦。根據督查情況,兩部門又向相關市州人民政府印發了聯合通報,并對整治進度滯后的地方進行了集中約談。
“這樣就從行政、法律監督2個方面形成了合力,共同督促市州政府落實主體責任,比原來單純的行政監督效果好了很多。”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30多年沒人敢碰的法律終于落實了”
早在1984年5月1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其中就對水源地保護做出了相關規定。不過,那時候地方更多的還是以經濟發展為中心,有關水源地保護的規定執行得并不到位。
“有水的地方一般也是居民集中定居的地方,同時也是工業企業想要取水的地方,結果水源地保護區劃定之后,工業園區陸陸續續進來了,居民生活污水也進來了。水庫既是大家喝水的水源地,也是工業廢水的排放地,給居民用水安全造成了很多風險隱患。”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水污染防治法出臺30多年還是沒人敢碰,劃了區域,落實不了。”
黨的十八大以后,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到了新的高度,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才有了水源地治理的新局面。
2017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明確今后三年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2018年4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提出污染防治攻堅戰要打幾場標志性的重大戰役,其中就包括水源地保護攻堅戰。
“對于多年歷史原因形成的遺留問題,不管是水源地在先還是工業企業在先,都要以保護老百姓的飲水安全為目的,正視問題、徹底排查、清理整治。”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2016年5月,原環保部啟動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要求到2017年底前完成長江經濟帶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排查整治任務。2017年12月30日,湖南省株洲市二、三水廠水源地保護區內電廠溫排口移出工程完工,標志著長江經濟帶126個地級市319個飲用水水源地的490個環境問題全部完成清理整治。
今年3月,環境部和水利部又聯手開展了更大范圍的行動,這一次則把目標瞄準了長江經濟帶的縣級及以上城市,以及其他地區的地級及以上城市。到了11月29日,環境部召開專項行動第四次視頻會議,結果顯示,截至11月28日,全國31省份276地市1586個水源地的6251個環境問題中,已完成整治問題5970個,任務完成比例達到95%。
“視頻會議只請沒完成任務的地方來參會。今年上半年第一、第二次視頻會議時,31個省份276個地市全部來參加。到了今天第四次視頻會,只剩下19個省份的89個地市了,這充分反映了各地各部門一段時期以來的扎實工作和辛勤勞動。”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說。
接下來,2019年底前還要完成所有縣級及以上城市的水源地環境整治,未來還有農村的水源地環境整治。有的城市如果只有單一水源的,還要增設備用水源地,從而保障老百姓的“水缸子”安全,水源地保護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